浅谈新闻事件电影改编的原因及效果(2)

来源:当代电影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新闻事件改编电影,新闻留白有了合理解答 新闻事件改编电影能引起较大反响,除了新闻事件本身就拥有较高关注度之外,也因为新闻事件的留白在改

(三)新闻事件改编电影,新闻留白有了合理解答

新闻事件改编电影能引起较大反响,除了新闻事件本身就拥有较高关注度之外,也因为新闻事件的留白在改编后的电影中得到了补充。新闻事件留白一方面是新闻出于真实性和权威性的考虑,不能随意为某时间盖棺定论;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事件的悬疑性,能够引发受众想象。无论是新闻文本中已经体现的信息所暗含的寓意,还是未能说明的方面,经过电影改编后,都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受众理解并受到影响。即新闻是将结果呈现给受众,让受众了解诶新闻事件,而电影则将新闻传播的过程展现给受众,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让观众得以发现新闻浅层语言之下隐含的社会问题并深入思考,寻找共鸣。可以说,电影是对新闻事件深层内涵的升华,并通过再次传播重新引发受众关注和思考。

三、 结语

新闻事件扩大了电影的剧本来源,而市场和口碑皆喜人的改编电影,也成功地将新闻事件的深层次内涵呈现在受众面前,在当时或多年后引发受众新一轮的热点和话题讨论,同时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能够加以发展,不难预料,它极有可能不同程度上改善我国社会、国家以及公众自身的某些顽固问题。

[1]王哲.中国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创作及传播特征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15.

卫凌熙,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

一、 新闻事件电影改编的原因(一)商业方面一方面,诞生于工业社会的电影,本身就是为节约成本而选择的表达途径之一,因此从根本上来说,电影始终摆脱不了娱乐消费的性质,这使得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来源于资本投入。一些电影取材于真实新闻事件,就必然暗含着与主旨相关的社会热点话题,这是其受公众关注的关键原因。所以即便其改编时,没有使用令人称奇的特效和宏伟壮观的场面,成本投入也非常低,但成品依然受到公众认可,口碑和票房成绩都很喜人。另一方面,电影除了是人们娱乐消费的方式之外,选择真实的新闻事件作为电影题材进行改编,不仅能规避风险,还能带来较高的社会效益。因为大部分真实新闻事件通过电影展现出来,相当于再次传播了正能量,与国家社会以及公众的主流价值观相符合,明确了政治立场,还能发人深思、促人进步。(二)创作方面严格来说,新闻事件和电影都属于视觉文化,区别在于前者以文字形式呈现,而后者则以图像形式展现,从新闻事件到电影,就是文字转化为图像甚至被图像超越的一种文化产物。现在,文学创作为电影提供素材的劲头儿已逐渐冷却,为了继续保持和获得更多电影成功,导演和制作人必须发现更多吸引人的剧本,而带有社会性质,真实且客观的新闻事件就这样进入了导演和制作人的视野。因为新闻事件本身反映的就是社会现实,因此在受众群体中的关注度非常高,这就为以此为素材进行改编的电影提前奠定了受众基础,尤其是做好了情感铺垫。使得改编后的电影本身就具有了优势,在播放过程中,轻易就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被影片中的人物和情节牵引,时刻关心它们的走向和发展。即便是时隔多年的新闻事件,搬上大银幕之后,仍有可能再次掀起话题讨论大潮,这也代表着电影对新闻事件改编的成功。二、 新闻事件电影改编的效果不管导演和制作人选择某一新闻事件将其改编为电影,是因为想要引发人们关于该方面的深入思考,还是单纯为了可观的票房成绩,从已经改编过的新闻电影来看,其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一)新闻事件电影改编,重新解读和传播了新闻事件的内涵笔者综合研究发现,导演和制作人有意识地对新闻事件进行选择,而后改编为电影呈现给受众,他们以及电影本身你就变成了意见领袖,将热点新闻事件重新进行了传播,带给了受众又一次的视觉冲击和影响。新闻事件作为原素材,经过导演和编剧的加工形成了电影,原有内涵也由此得到重新解读,电影也变成了二次传播媒介,首批观影人成为第一轮影响对象。这些观影人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将电影中蕴含的新闻信息提炼后传播给其他人,就产生了第二轮影响对象。以此类推,新闻电影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但无论形成几轮影响对象,都可视为“二次传播”。这些影响对象事实上都是意见领袖,和导演及编剧一样,都有对新闻事件改编后的电影传达出的主旨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所以新闻事件改编为电影,因重新解读和传播了新闻事件,因此衍生出诸多意见领袖,他们进入电影院观影,创造了经济效益,同时也传播了电影中蕴含的新闻信息,使得新闻事件的影响力得以扩大,由此也产生了社会效益。(二)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延长新闻时效性无论新闻事件当时在社会上激起多大的水花,随着时间的流逝,其都会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即新闻事件是有时效性的,不明真相的受众,对于新闻事件的认识也只达到“知”的层面。如国际新闻事件“湄公河案”和“也门撤侨”等。多年后,导演林超贤以这两个新闻事件为题材改编了两部军事电影《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又再次将这两个新闻事件呈现在大众视野中,各级媒体也对此进行了报道。但不同于首次新闻媒体的报道传播,在电影上映并引起公众较大反响之后的新闻报道,已经掺杂了较多其他因素,但不可否认其将受众关于原新闻事件的理解,从认识深化到了认知层面。单纯看新闻事件的传播规律会发现,其在进入大众视野之后,经由媒体和受众的再次甚至多次传播,影响面和关注度会持续走高,随后渐渐弱化直至消散。但将其改编为电影,能够在新闻事件过了时效性之后,因其内涵得到重新解读和传播而再次重回受众视野、受到受众的高度关注,甚至引发受众关于新闻信息的深入思考(不同受众表示多年后观看电影,才真正理解了原新闻事件要表达的意思)。新闻事件的时效性被电影延长,赋予了电影时代性,也使得电影更加真实和丰富。(三)新闻事件改编电影,新闻留白有了合理解答新闻事件改编电影能引起较大反响,除了新闻事件本身就拥有较高关注度之外,也因为新闻事件的留白在改编后的电影中得到了补充。新闻事件留白一方面是新闻出于真实性和权威性的考虑,不能随意为某时间盖棺定论;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事件的悬疑性,能够引发受众想象。无论是新闻文本中已经体现的信息所暗含的寓意,还是未能说明的方面,经过电影改编后,都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受众理解并受到影响。即新闻是将结果呈现给受众,让受众了解诶新闻事件,而电影则将新闻传播的过程展现给受众,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让观众得以发现新闻浅层语言之下隐含的社会问题并深入思考,寻找共鸣。可以说,电影是对新闻事件深层内涵的升华,并通过再次传播重新引发受众关注和思考。三、 结语新闻事件扩大了电影的剧本来源,而市场和口碑皆喜人的改编电影,也成功地将新闻事件的深层次内涵呈现在受众面前,在当时或多年后引发受众新一轮的热点和话题讨论,同时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能够加以发展,不难预料,它极有可能不同程度上改善我国社会、国家以及公众自身的某些顽固问题。参考文献:[1]王哲.中国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创作及传播特征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15.

文章来源:《当代电影》 网址: http://www.dddyzz.cn/qikandaodu/2021/0726/856.html



上一篇:跨文化传播视角下中美电影花木兰的叙事方法研
下一篇:传统水墨山水与电影艺术的融合以电影影为例

当代电影投稿 | 当代电影编辑部| 当代电影版面费 | 当代电影论文发表 | 当代电影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当代电影》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