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论当代电影文学性之必要以周星驰西游电影为例(2)

来源:当代电影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 周星驰“西游”电影的语言艺术 从1994 年的《大话西游》,到2017 年的《西游·伏妖篇》,从主演到导演,再到监制,周星驰对于“西游”题材的热情持

二 周星驰“西游”电影的语言艺术

从1994 年的《大话西游》,到2017 年的《西游·伏妖篇》,从主演到导演,再到监制,周星驰对于“西游”题材的热情持续了20 余年。而近些年,又恰逢“西游热”,“西游”题材的电影层出不穷。除了周氏的“西游”电影外,2014 年至今,有郑保瑞执导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和田晓鹏执导的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刘镇伟执导的《大话西游3》等一系列“西游”电影上映。在这股“西游”电影热潮中,周星驰主导的两部“西游”电影《降魔篇》《伏妖篇》都能脱颖而出,获得佳绩。《降魔篇》2013年以12.4 亿元的票房当选年度票房冠军,《伏妖篇》票房更是高达16.6 亿元。与此同时,其他“西游”题材电影则黯然失色,《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票房为10.4 亿元,《大话西游3》更是只有惨淡3.6亿元,即便是2015 年以黑马姿态一鸣惊人的《大圣归来》,也仅收获9.5 亿元的票房。

周星驰 “西游”电影能够成功,往往被归结于周星驰本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然而事实上,其他“西游”电影虽然成绩不佳,但风格也是各有优长。《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牌云集,而且拥有酷炫的特效和武打设计;《大话西游3》拥有“大话西游”的金字招牌;《大圣归来》的动画效果有口皆碑。所以说,仅凭“周星驰”这三个字,其电影就能从众多“西游”题材电影中胜出,是不可能的。周星驰的“西游”电影能够获得佳绩,主要还是因为其影片质量极高,其画面的视觉、情节的喜剧感之呈现都属上乘。最为重要的是,如果将周氏“西游”电影对比其他同题材作品,就不难发现,周氏作品有一个显著特色为其他作品所不具备,那就是其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周星驰的电影一向给人以夸张搞怪的“闹剧”印象,绝少有人将周氏电影与“文学性”联系起来。然而实际情况是,周氏电影虽并不以“文学性”为主要特色,但“文学性”却从来都是周氏电影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最简单的例子,周星驰的电影诞生了大量经典台词,而在其古装电影之中,台词语言的运用尤其出彩。周氏古装剧中的经典台词,形式上具有对仗、排比、押韵等古文文风,其内容则充满解构、滑稽、反讽的意味,因此其台词兼具古典文采与现代内涵。所以,周星驰电影中的“文学性”,其实一直是被低估的。而“西游”电影作为其古装电影的一个分支,“文学性”一向充满亮点,《大话西游》中“爱你一万年”的经典台词至今流传不衰,周星驰亲自监导的两部“西游”电影,“文学性”也是促成其优于其他“西游”电影的重要因素。本文所论析的“文学性”,主要分为语言和情节两个要素,这两个要素构成了“文学性”的基本内涵。而周氏“西游”在“文学性”上的优长,也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语言是文学的生命,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没有精彩的语言就不会有优秀的文学作品。以此类推,电影“文学性”的命脉也在语言。周氏“西游”电影在“文学性”上优于其他“西游”电影,首先就体现在语言方面。“大话西游”之所以被奉为经典,高超的语言艺术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大话西游》中的经典台词层出不穷,除了“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的意中人是一个盖世英雄”这两句公认的传世经典,包括“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原来那个女孩子在我心里留下了一滴眼泪,我完全可以感受到当时她是多么的伤心”等台词也是共鸣性极强,甚至成为流行语。“大话西游”不仅颠覆了“西游”故事原有的呈现方式,其对于传统华语电影语言体系也是一次革新。它构建了一套自成一派的语言体系,正是这种独树一帜的语言体系,使得《大话西游》体现出极强的“文学性”。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在现代文学的语境之下,并非语言具有一定程度的文言色彩,就等于具有很高的“文学性”。“西游”作为脱胎于古典名著的电影,能够使用一定的文言台词,自然会提升作品的文学品格,同时也让电影语言与题材更为契合。这一点,《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做得最好,其中不少独白和台词都具有文言色彩,显得颇为典雅。但是,这种语言表达,只能算是一种“规矩”,却无法构成亮点。因为这种文言的表达,是一种程序性、陈规性的设计,是对传统语言模式进行的套用,它本身虽然比那些随意化、口语化甚至口水化的台词显示出更高的文学水准和文化修养,但它更像是一篇规规矩矩的“公文”,文笔上非常标准,甚至无懈可击,但是如果以文学视角观照,却缺乏个性、灵性与特性。因此,仅仅使用文言句式对语言进行铺陈,并不能体现太高的“文学性”。通过《大话西游》,我们不难发现,具有高“文学性”的语言体系,往往具有四个特点。第一,语言具有哲理性。例如至尊宝与刘镇伟饰演的强盗“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的对话,两个人连续问多个“需要吗?”强调了这个看似普通却蕴含一定哲理的问题。而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因此这句发人思考、具有哲理意味的台词,更容易为观众记住并传播。第二,语言具有幽默感。幽默感是最能体现语言智慧性、精彩度的要素,也是最能够调动观众情绪的语言要素。《大话西游》作为一部喜剧,自然不乏幽默感极强的台词。例如唐僧劝化妖怪的台词:“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只要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就不再是妖,是人妖。”这句台词的幽默感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化用了国骂“他妈的”,一是利用了“人妖”这个词的特殊含义。这种台词的格调并不算高,但以幽默感衡量,却是一句成功的台词。第三,台词蕴含着打动人心、激起共鸣的情感。《大话西游》之所以最初在大学生群体之中流行,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对爱情的表现与思考,正契合处于恋爱年纪的大学生们的情感心理。而其中最容易激荡内心的,就是那些极富情感性的台词,至尊宝“爱你一万年”就是其中代表。除此之外,包括“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我以为只有我睡不着觉,原来晶晶姑娘你也睡不着。”“你的良心告诉我你最爱的人不是我,是另外一个女人。……你我都要相信这都是天意,也就是传说中的缘分。”等台词都是能够以其情感内涵打动观众的台词。这些台词打动人心的情感效果,源于极为讲究的语言组织。“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本身富有韵律与意境,而“我睡不着”“你也睡不着”“天意”“缘分”都具有对称修辞的成分,它们都是通过语言修辞来烘托出爱情的场景想象与情感传达。这些台词即便脱离影像画面,单纯作为小说语言,也一样具有同等的情感效力,具有极高的审美含量。第四个,语言的异文化。所谓异文化,是指语言在新的语境中,因为陌生化、新奇化以及语言内涵本身的异变,从而产生的新的语言效果。《大话西游》中,唐僧的台词多使用异文化的语言,从而产生了极强的喜剧效果。例如唐僧在劝告孙悟空不要乱扔月光宝盒时说:“月光宝盒是宝物,你把它扔掉会污染环境,要是砸到小朋友怎么办,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是不对的。”“污染环境”“小朋友”都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汉语的词汇,将其套用到唐僧口中,就产生了异文化的喜剧效果。这些现代汉语异文化到古代人物和神话人物身上,喜剧效果十分强烈。异文化语言也不只是创造喜剧效果,它还能制造惹人深思的效果。原本平常的语言,如果设置在特定的语境中,有可能产生远远超过语言内涵本身的想象张力和思考空间。例如《大话西游》结局,至尊宝和紫霞看着远去的孙悟空,说:“你看,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哎。”这句话独立来看,只是一句再普通不过的比喻句,但是当其出现在《大话西游》的结局时刻,结合整部电影的剧情发展,就使得观众产生了各式各样的联想。有的人认为这句话来源于周星驰自己的真实经历,有的人认为它表现了男人一生的无奈,有的人认为这是电影对于人之爱情的总结,如此等等。总之,语言的异文化可以让原本平常的语言产生诙谐幽默、引人深思的效果,是语言“文学性”的重要特点之一。《大话西游》通过具有异文化、幽默感、情感性、哲理性特点的台词,使其语言体系体现了极强的“文学性”。到了自己导演《降魔篇》《伏妖篇》时,周星驰依然延续了其对“文学性”的追求,特别注意台词的雕琢和锻造,因此,虽然这两部电影的“文学性”逊色于《大话西游》,但是较之近年来其他“西游”电影,其文学性还是明显要高出一筹。

文章来源:《当代电影》 网址: http://www.dddyzz.cn/qikandaodu/2021/0224/480.html



上一篇:中国当代电影文本中的展示主义以菊豆活着中的
下一篇:诗与画的对话当代电影与中学生古诗词鉴赏

当代电影投稿 | 当代电影编辑部| 当代电影版面费 | 当代电影论文发表 | 当代电影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当代电影》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