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论独立音乐为当代电影融入的审美新感

来源:当代电影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独立音乐”是中国流行音乐领域中的一个非主流分支,这一称谓是与主流商业唱片公司旗下的艺人和作品对应而生的。从制作特征来看,独立音乐从创作到发行传播均由音乐人独立完

“独立音乐”是中国流行音乐领域中的一个非主流分支,这一称谓是与主流商业唱片公司旗下的艺人和作品对应而生的。从制作特征来看,独立音乐从创作到发行传播均由音乐人独立完成,集“创、编、演”等综合能力于一身。而从音乐风格上来看,从早期以摇滚乐为主的宣泄,到近年来风靡的民谣潮流,独立音乐始终以更具个人感性意识的创作思路,形成与主流音乐市场不尽相同,甚至背道而驰的创作形态。在百家争鸣的当代音乐环境中,独立音乐的艺术理想和作品品质虽脱离了大数据的市场调研和唱片公司强大的宣传营销能力,但剑走偏锋的发展思路,不仅使其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保持着特有的个性气质,更在默默无闻的“野化”生长空间中厚积薄发,逐渐得到公众的认可与追捧。与之有相似境遇的是,在当今商业电影领域大制作林立的环境中,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成本电影如一股清流,时常泛起阵阵涟漪,为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感动。独立电影越来越多地穿插于其中,也形成一种固定的默契搭配。虽无山呼海啸的气势磅礴,却有朴素自然的声线和所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形成视听联觉的审美新感受。

一、独立音乐为电影创作增添的全新语态

独立音乐与电影的邂逅可视为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一次由外及内的交融。电影为独立音乐的生存发展开启了一道跨界之门,独立音乐还给电影一次“声入人心”的声音感动。独立音乐的本质,是一群有着独立艺术想法和价值观的音乐人,希望用自我的方式实现音乐表达。这种音乐理想并非以对抗市场主流为张扬个性的标准,而是反对功利、商业和从众的意识主导。这恰好应和了音乐创作最为原始的初衷,成为制作出优质作品的基础。无独有偶,这一创作思维也同样显见于当代电影制作领域中。一些在夹缝中生存的小成本电影,无意与大制作竞逐主流题材。虽没有气势浩大的团队和资金保障,但却以敏锐的社会观察视角和生动写实的手法展现出脱俗的文艺风。实验性的小众化制作以“四两拨千斤之力”触动人心,进而触动市场的关注度。除了对于人物、事件和戏剧精神的唯美表述,将独立音乐融入其中的做法,一方面表明了“草根阶层”联盟的身份标志;另一方面也使随性之风交相辉映,在视觉与听觉的互补之中各取所需,使两者相得益彰。独立音乐在电影创作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语言系统,在欣赏层面也形成了新的美感。

一方面,恰当的语言陈述者身份是独立音乐所特有的。作为当下电影,尤其是小成本电影所青睐的选择,独立音乐最重要的三个特质在于:加盟费用较低;音乐质量颇高;具有新兴市场的口碑号召力。即便是小制作电影,也对票房充满期望和想象,虽然在物质层面,对独立音乐的选择或许是出于资金捉襟见肘的原因,但在音乐质量上,电影制作人却丝毫不会马虎。

据统计,独立音乐的受众群体多为15-35岁的青年人群,中产阶级的身份也注定了他们对于文化品质和音乐审美的共性要求。独立音乐近年来所收获的社会关注度,来自于自身音乐品质的精湛和青年人对专属音乐风格更为开放的接受心态。许多现实题材的小成本电影,更注重真实生活中的人文情感和心灵关怀,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摆脱了单一的角色对立或口号式的文化主题,更贴近当代人精神层面。这一点,也恰恰是独立音乐所注重的“治愈”效果。在“好妹妹”乐队浓郁的京味复古风中,在赵雷自弹自唱的“成都印象”中,在“茄子蛋”乐队嘶哑沧桑的音色中,流行音乐前所未有的增添了鲜活的画面感。歌声的意象空间中穿插着广角场景定格和如同照片翻阅般地不断切换,这种实实在在的音乐“镜头”使其完全有资格和能力驾驭电影配乐的“宣讲人”形象。作为人物对白背后的“第二发声者”,独立音乐所提供的审美感受也同样是专属唯一的。

另一方面,清新的音乐语言口吻言简意赅,回味无穷,避免了撮合强加或功利痕迹,使欣赏更为专注。在当下的一些电影后期制作中,创作者为抢占市场先机煞费苦心,百般权衡歌星的人气或市场认知度等客观牵绊之后,对于歌曲本身是否合适,往往放在了第二因素上。于是,在稍显急功近利的心态下,一些电影配乐流于形式表面,过于直白的结构方式反而与剧中人物或主题之间发生重叠,失去了电影配乐应有的基本辅助功能。

2014年上映的《后会无期》是一部充满了文艺精神的电影,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相继出场,又以不同的方式告别,别后相见无期。影片在宏观层面体现出人生的不确定性和荒诞性,充满了青年人世界里的种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江汉与苏米欲言又止的爱情;胡生走失在人海茫茫之中。影片在思考人生、爱情、价值和信任等问题,并真实记录了一个个命运追寻者的生命旅程。影片富含令人猝不及防的灰色幽默,尽情挥洒着80后人群的生活态度。与内容气质相投的独立音乐用相通的艺术格局证明了作品抽象和多元的寓意。朴树作曲并编曲的《平凡之路》在旋律初稿刚刚完成之后,恰逢韩寒登门拜访,诚意邀约将这首作品填词后为自己导演的电影所用。经韩寒之手作词的《平凡之路》与“后会无期”这一辞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个在“眺望远方”,一个在“告别来路”。这便是独立音乐的奇妙力量,虽无推波助澜之意,却行推波助澜之实,音乐人无心插柳的创作与电影意境不谋而合,云淡风轻之间多了几分优雅。

文章来源:《当代电影》 网址: http://www.dddyzz.cn/qikandaodu/2021/0304/509.html



上一篇:论电影故事的淡化与重建对当代电影创作倾向的
下一篇:我的人生和山河一起改变历史折转中的邓小平创

当代电影投稿 | 当代电影编辑部| 当代电影版面费 | 当代电影论文发表 | 当代电影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当代电影》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