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美学散步 | 当代中国电影的文化批评(5)

来源:当代电影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冯小刚的另外一部影片《非诚勿扰》,也是关于寻找身份。在中国,爱情可能是个人的事,但婚姻不是,婚姻是三家人的事情,甚至比三家人还要多。我们

冯小刚的另外一部影片《非诚勿扰》,也是关于寻找身份。在中国,爱情可能是个人的事,但婚姻不是,婚姻是三家人的事情,甚至比三家人还要多。我们制造了很多词汇,比如说剩女,当一个女孩年龄到一定岁数还没有恋爱或结婚,就被称为剩女。在一个网络信息貌似无比发达的时代,突然发现我们的婚姻回到了农耕文明时期,就是要用“相亲”来解决。有一档电视栏目就叫《非诚勿扰》。普通的婚介只负责一件事,就是给相亲双方男女牵线搭桥,但是电视栏目还要承担另外一个功能,叫做“展示”,它是做给人看的。冯小刚的《非诚勿扰》,结构上与《甲方乙方》相似,葛优去证婚,遇到了一堆人,有同性恋的,有推销墓地的,有未婚先孕的,有小三,还有炒股的。征婚的过程其实一个就是寻找身份认同的过程。

今天要谈的最后一个部分是关于影像的民间写作。这是我们在影院里看不到的,这个未来会成为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写作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每个人做导演已经成为可能,比如说近年来卖得好的不少电影都不是学导演的甚至学电影的人拍的。

民间写作时代的到来其实跟数字和网络的发展相关。以前做电影是电影学院毕业生的专利,未来的电影力量可能会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北电、中戏等艺术院校毕业生,国内普通大学毕业生,还有海外学电影的留学生。这些现象的出现都跟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有关,创作/制作平台降低了,这跟胶片时代完全不同。

我们发现电影和电视的区别也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真人和动画在制作上也趋于同质化。

网络平台将各种影像方式整合为多屏联动的新型媒介,现在看电影有很多途径,电影院、电视机、还有各种移动终端。这一切,给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观看,都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未来还会发生什么呢?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顾春芳(主持人):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界希望反思和希望重建一种非常有效的对话创作和社会的一种批评形式,主要原因是在传统的人文学框架内,原有的批评话语面临着失效,所以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批评就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批评的方式被引入中国。但是当电影引入文化批评之后,中国电影的文化批评实际上和西方有很多区别,今天的讲座开启了一些新知。“文化”一词本身非常宽泛,由此伴随的文化批评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质,有时候我们觉得文化批评可能是一个大口袋,不同学科、背景的人都可以借此展开不同形式的批评。

我想陈晓云教授指出电影批评的本体意识、类型意识、问题意识和独立意识的缺失,我个人也是比较认同的,他关于文化批评的一些新的思考,也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电影文化批评的立足点。此外,电影如何对话今天的创作,和社会的路径如何被打开,这些都是我们非常关注的话题。

(注:原文自《人文学导论》系列讲座之《当代中国电影的文化批评》,陈晓云教授主讲,顾春芳教授主持,于2017年9月23日下午14:00-17:00在北京大学燕南园51号院举行的学术讲座。)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美学散步微信公众平台

文章来源:《当代电影》 网址: http://www.dddyzz.cn/zonghexinwen/2020/1109/361.html



上一篇:2020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周永志作品赏析
下一篇:当代国内3位禁书作家,陕西人占了俩,他们的作

当代电影投稿 | 当代电影编辑部| 当代电影版面费 | 当代电影论文发表 | 当代电影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当代电影》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