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孟子“苗喻”与活化古典的生命教育(4)

来源:当代电影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于连和汉斯式的古典教育悲剧,眼下正在中国遍布各地的“读经学堂”上演。其中详情,笔者曾撰文指出,此不赘述[4][5]。不要以为这类问题只出现在小说

于连和汉斯式的古典教育悲剧,眼下正在中国遍布各地的“读经学堂”上演。其中详情,笔者曾撰文指出,此不赘述[4][5]。不要以为这类问题只出现在小说中,或者只在“体制外”的民间读经运动中才会出现。如果不吸取教训的话,“体制内”的中小学基础教育及高等教育中的古典教育部分,同样会面临相似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重读孟子对梁襄王时谈及的“苗喻”,会有助于我们探寻古典之为古典的本源,把古典教育实践为活化古典的生命教育。

三、《孟子》的第二次“苗喻”和古典在生命教育中的发生

孟子式“活化古典”的教育方式,本质上是一种生命教育的思路。在孟子那里,古典并不意味着一堆已然死去的文本、知识、礼仪、辞令,而是对于一个个具体生命的成长关怀,这便是孟子“苗喻”的根本意义。在“苗喻”的视野中,无论是个人的成长、修养工夫的积累,还是仁政王道的发源和推扩,都可以从禾苗生长的取象和譬喻中得到关键启发。“能近取譬”是孟子非常突出的教学方法,“苗喻”则是孟子最常使用的譬喻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孟子所用的诸多譬喻中最重要的原型譬喻。在这个譬喻中蕴含着生命教育的根本原理,也蕴含着解决古典教育难题的钥匙。

如前所述,“苗喻”的第一次出现在《孟子》全书开篇不久的《梁惠王上》“孟子见梁襄王”章,这是在对时王进行仁政王道的古典教育时所讲的生命政治话语。“苗喻”的第二次出现在不久后的《公孙丑上》“浩然之气”章,这是在对弟子传授养气心法时所讲的工夫论话语。对勘前文所引尼采描述古典教育的双重困境,可以把这两次“苗喻”理解为一个孟子式的古典教师对这一双重难题的回答。这两次回答都是生命教育的回答。“孟子见梁襄王”章的“苗喻”,即第一次“苗喻”,可以理解为一个孟子式的古典教师在面对急功近利的学生时,如何取譬禾苗的生长来晓喻生命成长的原理。“浩然之气”章的“苗喻”即第二次“苗喻”,可以理解为一个孟子式的古典教师在面对心志还不够高、但正在成长为教师和专业学者的学生时,如何取譬“揠苗助长”的寓言来晓喻“勿忘勿助长”的中庸之道。

当然,孟子式的教师是很难遇见的。不过,孟子式古典教法的核心并不在教师本身,而在于活化古典、让古典进入生活的方法。只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即使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而暂时未能遇见真正的“经师”“人师”。歌德在《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这是德语“教养小说”的鼻祖)中写道,威廉在遇见他未来的导师之前,在他的童年时代就用一种出自儿童好玩天性的形式活化了他所读到的一切半生不熟的古典文本。威廉的这个天性就是喜欢看戏和演戏。无论是否真的读懂,无论其内容是否适合舞台,小威廉都把它们搬上了小朋友们自编自演的简陋舞台②。这些戏剧尝试即使并不成功(事实上常常失败),但也比于连、汉斯和读经学堂的孩子们倒背如流的古典文本要活得多。

真正的教育是生命成长的关怀,真正的古典是当下生命的活化。古典如果不是在读者的生命成长中活化,读者如果不能与古典文本中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活一遍、一起死一遍,那么,无论多么准确地背诵文本,这个文本也只是历史学意义上的、与己无关的古代事物,而不是规范性意义上的、能规范和引导自己生活的古典。古典确实来自古代,但并不简单等同于古代。停留在古代而不能进入当下生命的只是古代事物。对于这样的古代事物,即使一字不错地准确复述,它也还是古代事物。古典如果被僵化为这样的古代事物,古典的生命教育就被降低为关于古代知识的培训。在“关于”古代的知识中,古代是古代,当下是当下,两者并不发生关系。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古典教育就并没有在其中发生。于连、汉斯和“读经学堂”的失败并不是古典的失败,也不是古典教育的失败,因为那里面根本就没有古典现身,也没有真正的古典教育发生于其中。

“关于……的知识”相应于一种对象化的世界观和教育学,或者说是一种机械论的物理学世界观和一种知识灌输与储存的教育学。这种教育的前提是把人理解为一种无生命的机器,其效果则将继续强化其前提,进一步扼杀精神生命,加剧人的机械化和物化。这种物化教育模式是现代性异化的典型表现。今天之所以要重提古典教育,正是因为古典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而只有生命教育才能对治物化教育。

文章来源:《当代电影》 网址: http://www.dddyzz.cn/qikandaodu/2021/0120/436.html



上一篇:当代新闻工作者核心能力提升与坚守
下一篇:当代男子职业网球发展研究

当代电影投稿 | 当代电影编辑部| 当代电影版面费 | 当代电影论文发表 | 当代电影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当代电影》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